top of page


講座回放 | 東亞文化傳統與邊緣人群權利
東亞文化傳統價值觀是否與性/別少數的權利水火不容?
因傳統價值觀而對性/別少數權利的漠視和質疑,應如何破解?
平權在線
2022年5月13日讀畢需時 18 分鐘


講座回放 | 婦女法修訂與反家暴法實施
婦女法修訂與反家暴法實施 第一部分——《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法 講者將聚焦反家暴議題探討對《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法的建議,並梳理《反家庭暴力法》施行六年來的重要變化和進展。 主講人:呂孝權 律師 北京市千千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公益律師,專職從事婦女權益法律援助、研究與倡導工作。...
呂孝權
2022年5月10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講座回放 | 婦女平等就業權利的立法和司法保障
劉小楠教授 沒有視頻回放,附講座相關的文章和講座 PowerPoint作為參考資料。 #婦女法 #建議 #職場 劉小楠教授的文章: 劉小楠教授的講座 PowerPoint:
劉小楠
2022年5月10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講座回放 | 中國婦女組織的「前世今生」
自清末以來的百餘年間,中國的婦女組織從存在樣態、社會功能及法律環境上經歷了什麼變化?在哪些時間段裡,組織得以繁榮勃發、叱吒風雲;在另一些時間則自覺「聽黨話跟黨走」?探索這一段歷史,或許會有令人驚奇的發現。
平權在線
2022年3月4日讀畢需時 15 分鐘


講座回放 | 如何消除工作世界中的暴力及騷擾?
近日,阿里巴巴女員工自曝遭高管性侵事件再次引起社會對職場性別暴力問題的關注,不少網友倡議企業應建立反性騷擾機制。工作場合的暴力與騷擾如何界定、適用範圍為何,政府及僱主應提供怎樣的保障與支援?
平權在線
2022年3月4日讀畢需時 27 分鐘


講座回放 | 初心和變遷:中國共產黨婚姻家庭觀的法律實踐
從20世紀2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它如何從「婚姻絕對自由」、「兒童公育」的初心發展成「以不妨礙丈夫的革命工作為限」和「新賢妻良母」的倡導? 在本次講座中會基於法律和政策對婚姻家庭觀的背景與發展做一次回顧。
平權在線
2022年3月3日讀畢需時 14 分鐘


教育如何推進法律實施
教育如何推進法律實施? ——台灣校園霸凌防治經驗分享與討論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是台灣第一個由專業教育工作者組成的性平團體,曾協助「玫瑰少年」葉永鋕事件,並參與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推動。 自2012年以來,協會研發了多種性別平等教育素材,與公部門、學校、企業和民間...
平權在線
2022年1月20日讀畢需時 18 分鐘


From Margin to Centre - Feminist Mobilizations in Digital China
[類別] Book Chapter of "Gender Dynamics, Feminist Activism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作者] Xiong Jing [出處] Routledge (2019) [摘要] ...
熊婧
2022年1月7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講座回放 | 當校園欺淩成為融合教育的阻礙(下)
殘障學生與校園欺淩的全球現狀, 如何消除歧視、騷擾和欺淩,保障身心障礙兒童的平等受教育權?
平權在線
2022年1月6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講座回放 | 當校園欺淩成為融合教育的阻礙(上)
導言: 身心障礙兒童是更易遭受校園暴力和校園欺淩的邊緣群體之一。如何消除歧視、騷擾和欺淩,讓包括身心障礙兒童在內的學生享受安全的融合教育環境,保障身心障礙兒童的平等受教育權? 2021年4月18日下午,香港大學法律學院中國法中心平等權項目組舉辦了「當校園欺淩成為融合教育的阻...
平權在線
2022年1月6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講座回放|卓新力量:如何推動身心受障者自主決策和社區生活
香港的心智受障者自我倡導組織「卓新力量」各成員多年來在本地和國際倡議,消除主流社會的種種限制,為心智受障者和更廣泛的身心受障群體爭取自主決策、獨立生活和社區生活的權利。
平權在線
2022年1月6日讀畢需時 12 分鐘


基於性別的校園暴力和欺凌:預防、救濟和處理機制會議公告
2021年11月21日,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平等權項目舉辦了《基於性別的校園暴力和欺凌:預防、救濟和處理機制》的網絡研討會。該研討會有幸邀請到了來自聯合國駐華機構、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的學者、實務工作者和律師,就兩地的教育及司法如何預防、處理校園暴力和欺凌事件進行了研討,同時有來自中國
平權在線
2022年1月6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新冠疫情中的社會性別和人權:來自中國等四國的研究 (英文版)
The issues range from challenges in accessing sexual reproductive rights, handling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to child abuse.
Raoul Wallenberg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Law
2021年12月23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災害事故中,為何女性總是遭受更大傷害?
作者:魚 7月27日,河南鄭州官方發布信息稱在因暴雨導致的地鐵“720”事件中,14人不幸遇難,其中11名為女性。 無獨有偶,七月初南京機場疫情重現,9名感染者均為女性。 再往前推,六月初蘭新鐵路發生列車與鐵路工人人員相撞事故,9人遇難,均為女性。...
魚
2021年11月2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性傾向去病化二十年:滯礙與前路(上)
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對性指向障礙診斷標準的更新,被視為是同/雙性戀在中國內地去病理化的開端。然而,仍有眾多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並未因此而擺脫被強制扭轉治療的惡夢。
公民社會組織、法律人士,如何對援助遭遇扭轉治療的性小眾?
平權在線
2021年10月20日讀畢需時 16 分鐘


性傾向去病化二十年:滯礙與前路(下)
精神醫學界對性傾向扭轉治療態度如何?
強調接納的「肯定性諮詢法」的本土實踐如何?
為轉變性小眾被汙名、被矯正的現狀,我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平權在線
2021年10月20日讀畢需時 12 分鐘


【反家暴法五週年:進展與反思】文稿編輯
《反家暴法》於2015年12月通過,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五年過去,這部法律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反家暴倡導者和介入個案的社會工作者及志願者在這個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新冠疫情期間,包括多元性別、殘障女性等更弱勢群體面臨什麼樣的家暴情況?
平權在線
2021年9月7日讀畢需時 15 分鐘


除了離婚率驟降,「離婚冷靜期」還帶來了什麽?
「離婚冷靜期」自2019年進入公眾視野,便引發了強烈的輿論反應並遭到許多網友反對,但並未影響新頒布的《民法典》將其納入,其中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魚
2021年9月6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階級與性別的雙重壓迫:廣州女環衛工反性騷擾案背後
女工發聲鮮為人道,背後的行動困境是如何?本文將以「女環衛工反性騷擾」為例,試圖理解基層女工於父權制度下所背負的經濟和文化多重壓迫。
常心
2021年8月11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心智障礙者的生育權利
安孟竹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博士 「面對任何尚未取得共識的爭議性話題,忽視、回避或黨同伐異都不是良策,需要做的恰恰是去看見相似表象之下的內在差異、將那些長久不被重視的需求帶到人們面前,厘清這些爭議之中的核心考量與價值追求、在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構建具有生產性的對話,才能在實踐中...
安孟竹
2021年8月10日讀畢需時 10 分鐘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