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基於性別的校園暴力和欺凌:預防、救濟和處理機制會議公告
2021年11月21日,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平等權項目舉辦了《基於性別的校園暴力和欺凌:預防、救濟和處理機制》的網絡研討會。該研討會有幸邀請到了來自聯合國駐華機構、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的學者、實務工作者和律師,就兩地的教育及司法如何預防、處理校園暴力和欺凌事件進行了研討,同時有來自中國
平權在線
2022年1月6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327 次查看
0 則留言


性傾向去病化二十年:滯礙與前路(上)
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對性指向障礙診斷標準的更新,被視為是同/雙性戀在中國內地去病理化的開端。然而,仍有眾多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人士,並未因此而擺脫被強制扭轉治療的惡夢。
公民社會組織、法律人士,如何對援助遭遇扭轉治療的性小眾?
平權在線
2021年10月20日讀畢需時 16 分鐘
1,007 次查看


性傾向去病化二十年:滯礙與前路(下)
精神醫學界對性傾向扭轉治療態度如何?
強調接納的「肯定性諮詢法」的本土實踐如何?
為轉變性小眾被汙名、被矯正的現狀,我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平權在線
2021年10月20日讀畢需時 12 分鐘
516 次查看
0 則留言


【反家暴法五週年:進展與反思】文稿編輯
《反家暴法》於2015年12月通過,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五年過去,這部法律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反家暴倡導者和介入個案的社會工作者及志願者在這個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新冠疫情期間,包括多元性別、殘障女性等更弱勢群體面臨什麼樣的家暴情況?
平權在線
2021年9月7日讀畢需時 15 分鐘
1,081 次查看
0 則留言


《酷兒媒體在中國:性少數群體的文化生產和影像行動》講座精編
在過去三十年間,中國的酷兒社群逐漸形成,由性少數群體自己製作和消費的媒體也不斷被生產和傳播,包括網絡電台和節目、口述歷史、紀錄片和電影節等多種媒體形式。這些媒體實踐如何形塑和影響了當代中國性少數群體的身分認同和社群文化?它們在身分建構和社會改變方面有怎樣的啟示?
平權在線
2021年8月2日讀畢需時 12 分鐘
1,601 次查看
0 則留言


第三屆亞太地區性別暴力防治高峰論壇
第三屆亞太地區性別暴力防治高峰論壇 「以法律促行動,消除性別暴力」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與台灣防暴聯盟、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平等權項目於本年六月十六至十八日合辦了第三屆亞太地區性別暴力防治高峰論壇。此次論壇重點關注與性別暴力相關的法律的執行和司法程序,邀請了來自印度、韓國、尼泊爾...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
2021年6月25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232 次查看
0 則留言


離婚在中國:制度約束與性別後果
4月7日,我們有幸邀請到香港大學法律學院的賀欣教授來介紹他的新書《離婚在中國:制度約束及性別後果》(Divorce in China: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Gendered Outcomes)。賀欣教授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和在場的參與者進行
平權在線
2021年5月4日讀畢需時 26 分鐘
1,110 次查看
0 則留言


講座回放|同性伴侶親子關係的法律認定(上)
2001年4月1日,同性婚姻在荷蘭獲得法律認同,其也成為全球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在全球同婚合法化20週年之際,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性別平等系列講座於3月27日晚開辦「同性伴侶親子關係的法律認定」一期,邀請到了荷蘭前D66國會議員Boris Dittich ,同性伴侶親權案當事人
同志平等權益促進會, 平權在線
2021年4月15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
356 次查看
0 則留言


法律如何確保無障礙環境的可及可用
使用無障礙設施、無障礙地獲取信息,是身心障礙者平等參與社會的重要前提。輪椅使用者因為無障礙設施的不完善可能遭遇嚴重的人身傷害,無障礙地獲取公共衛生信息也關係到疫情中聽力、視力、心智障礙群體的健康和安全。
平權在線
2021年2月4日讀畢需時 13 分鐘
471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中國刑事案件中的精神障礙者權利
精神障礙因素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不僅影響定罪量刑,還對精神障礙者群體的社會地位產生深遠的影響。
平權在線
2021年1月28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
916 次查看
0 則留言


婦女NGO的百年倡導
今天我們所享有的各種權利是怎麽得來的?
我們還想去要哪些權利?
當代婦女NGO和公民行動者倡導運動的歷史遺產和現實語境是怎樣?
馮媛
2020年10月9日讀畢需時 24 分鐘
609 次查看
0 則留言


成人監護與自主決策——代表與被代表的那些事(下)
意定監護有哪些制度陷阱 & 如何化解?為什麼說「成人監護」是被代表、被決定的合法陷阱?理清對成人監護的常見誤解...
平權在線
2020年10月8日讀畢需時 18 分鐘
861 次查看
0 則留言


成人監護與自主決策——代表與被代表的那些事(上)
從2017年《民法通則》修訂到2020年《民法典》出台,中國的成人監護制度變革趨勢如何?對性少數群體、心裡社會障礙者及其家人產生了什麼影響?若現行制度不盡如人意,實踐中有什麼方式應對?
平權在線
2020年10月7日讀畢需時 11 分鐘
498 次查看
0 則留言


「殘障人高考招錄與教育公平」線上研討會公告
2020年8月21日下午,香港大學法律學院中國法中心平等權項目組舉辦了「殘障人高考招錄與教育公平」線上研討會。會議邀請到來自哈佛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深圳大學等海內外高校的教育和法律領域專家教授及研究者,殘障自倡導者,殘障代表組織工作者,一線特殊教育工作者...
平權在線
2020年9月2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201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中國單身女性的生育困境"講座 | 實錄精華
有的女人成為母親後被母職期待壓得喘不過氣,有的女人不想為母卻被規勸生育讓女性「完整」,也有女人渴望為母卻因生理或社會原因無法實現。在中國,生育何時才能成為女性自主、自由的選擇?不同母親的權利如何得到充分和平等的保障?一個單身女性想要成為母親,需要經歷多少艱辛?
平權在線
2020年7月26日讀畢需時 23 分鐘
1,027 次查看
0 則留言


「N號房」之後,我們如何看待網絡性剝削? 台灣、香港和內地的經驗
韓國爆出的「N號房」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和社會激憤。 偷拍、網络霸凌、未經同意散布私影像,各類基於網路和新技術的性暴力層出不窮,甚至已經發展為一種全球產業。 網路性暴力和性剝削在台灣、香港和中國內地的現狀如何?為了消除這類暴力、讓女性在網路環境中也能獲得安全和平等,我們可以怎麼做?
平權在線
2020年5月1日讀畢需時 22 分鐘
1,188 次查看
0 則留言


台灣參訪記:NGO與性別工作平等倡導
2018年8月,我和國內六位公益人士、律師一同參加香港大學中國法中心組織的台灣參訪,一周內拜訪了老牌NGO,財團法人,政府部門和代表企業,收穫頗豐。印象最深的是三家解嚴前就成立、活躍至今的民間組織和財團法人:勞工陣線、婦女新知基金會、勵馨基金會。
平權在線
2020年3月30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138 次查看
0 則留言


台灣參訪記:看見差距、堅定決心
从参访的第一站励馨基金会开始,台湾社会工作者的细心和耐心实在让人印象深刻,验伤单和保护令砌成的婚纱,象征无处躲藏的受害人的缠满绷带的模型,可以自己做小饼干和点心的手工作坊,从救助到安顿到送还社会,体现了一个社会机构的真的在為受暴妇女着想的决心。
平權在線
2020年3月26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27 次查看
0 則留言


韓林律師:我與《反家庭暴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是第一部全社会关注、全民参与的立法,有人形象的比喻是一部“地方推动中央”的法律。
平權在線
2020年3月25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124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